Watershed: A View from the Ridge

實習進入第二週,依規定,我的教學時數必需達30%開始。我的指導老師很善良,她總是讓我來決定,也建議我從最輕巧的教學開始接手。這些內容是:1. 督導小朋友抄聯絡簿事項 2. SSR自我閱讀時間 3. 主持每週五Show & Tell 4. Social Studies。

 

寫到這,我都眼泛淚光,Barb實在對我仁至義盡,除開第4項,其餘都不需備課。第1項的聯絡簿,我利用下午小節下課時寫好事項、用電子白板投影,小朋友一進教室望見白板內容就開始抄寫、等我蓋章檢查。動作快的,就拿出書來準備開始享受20-30分鐘不等的閱讀時間。

 

記得我在Facebook提過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SSR) 持續性安靜閱讀時間這活動,在BC省課綱及能力指標都占有一席之地,不是我初到加拿大時以家長的心態所認為的老師偷懶時間。在台灣,尤其當導師時,總覺上課時間都不夠趕課,更常以為當老師都要春蠶到死絲方盡、總要講到下課鐘響才盡職。所以來到這時,還挺難以置信的享受這個夢幻的好康時段。

 

文章標籤

Billy in Kelow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篇拉拉雜雜大致介紹了BC省國小教育的上課時間、教材使用等內容,謝謝雅雪提問有關教師是否自主決定/自編教材,同儕間是否自發或循機制共編、討論教材,以及是否互相觀摩。這些問題可能還待深入探究再行專文回覆。今天呢,先依我個人的觀察描述我的實習班級教室布置與運用。

下圖拍攝於01.11.2013,根據UBCO實習進程,第一週為備課,可不需進行任何教學、但鼓勵我們早日投入。所以我選在星期五、利用原時段75分鐘的Show & Tell及Reading暖身,介紹【台灣小學生的一天】(感謝家珮、曉瑩貢獻檔案)和解說我的曠世鉅作【三合院】。接下來,讓我依這張照片的內容中的教室布置來說明教學。

DSCN0544   

1. 課表

照片中,我身後白板上的藍色插卡袋很重要。每天到校,我的指導老師就把護貝好的課程、活動名稱(Library, Math, Music, Reading, Spelling, Science, Snack, Lunch, Assembly, etc.) 依當天教學內容、由上到下排序放進插卡袋,這樣做的好處是學生一進教室,抬頭一見便清楚當日作息,小朋友不會一直跑來問東問西,就算有個漫不經心的跑來問,老師就大手一揮、輕鬆解決!雖然我的指導老師有每週、每日課表,但是每日上課內容並不拘泥、可以很具彈性的調整;有時因全校性活動、必需機動配合,這時,插卡袋就能發揮妙用,來個上下對調、或乾坤大挪移。我正式實習後,通常習慣在前一天放學後就先調整好隔天的課表,只是,有時忙昏頭就忘了,小朋友們進教室之後就會有機靈的前來"指正";在特別節日時,我們會賣關子、故意放個Special Event吊胃口,果然,天真的三年級小朋友們就會輪番前來打破砂鍋問個究竟,很有意思。

 

文章標籤

Billy in Kelow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吐完前一篇苦水,就像傷痛自我醫治般的療程已告一段落。所以,雅雪,拍謝了,我堅持不寫下集!!(其實是寫不出好料的來了啦!)要特別感謝滿姐,及時提出一堆問題給我當楔子,這篇加拿大BC省國小教學現場就先來簡介學生上課時間、行政组織與支援模式、學習科目、教材來源與作業。

 

在正文開始之前,補述一下UBCO ETEP給分方式:it's either PASS or FAIL,酷吧?相較於我們的百分成績,這個Program不論各門課老師評分標準如何,正式成績單上所呈現的就是一個PASS。至於背後的理念為何,我暫不去深究,各位老師朋友們也可以回想師培之路,給分不給,將有怎樣的差異呢?

 

加拿大國小,我應該說BC省國小一學年分為三學期(發三次成績單):1. 九月第二個週二到聖誕節前一週五(寒假兩週);2. 一月到三月第一週五(春假兩週);3. 三月最後一週到六月27或28日(暑假兩個月+九月一週)。在正式分發實習之前,需有6週的教室觀察(十月中到十一月底)。(註:以上放假日期,依各個城市學區會有微調。)

這6週的觀察安排是有點學問的,九月初開學,實習指導老師總要震撼一下、宣示主權,所以十月中看到的學生,已經被整頓得差不多、熟悉新老師的作息,很適合我們前往觀察。十二月,為啥就不用去看課了呢?早在月初學校就開始準備聖誕節表演節目、月中呢,老師就要發成績給學生回家過年去,沒人有閒功夫管實習老師了!但UBCO的實習分發組老師會建議我們乖乖的去志願打雜幫忙、增加好印象!我好乖,但去了也幫不上忙,全校亂哄哄的,不是全校排演、就是每班好多媽媽忙進忙出幫著做應景的美勞、開同樂會。嗯,各位知道了吧?聖誕節前三週的課,小孩至少有兩週是【寓教於樂】的啦!如果你問我,班上看不看電影?好問題!看老師啦!我的指導老師大概只放了兩部,葳爾的班應該四、五部有吧!

文章標籤

Billy in Kelow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混的老師、中外皆然】與【同學比老師更重要】是我踏上BC教師資格認證這條不歸路的兩大心得。這現象在Douglas College或UBC的就讀期間、或者是兩個孩子的求學路上都可舉證歷歷。

針對我的第一個心得,按理是有個趨吉避凶的方法:有個網站Rate My Professors 專門讓歷年學生幫老師們(僅有美、加、英三國)打分數;不過太遲了,我在Douglas課程結束後才發現,而UBCO的課都是粽子一串,完全由不得我作主。至於為什麼有第二個心得,也都是混的老師造成的:上課的group work、discussion、presentation太多時,一旦遇人不淑,一門課就這樣不知所云的結束了。

這篇雖是來吐苦水的,但總不能沒有內容、不講究品質的。就讓我也來Rate My Teachers,平心靜氣的回顧UBCO的七門課6位老師,說不定可以歸納出【混之有道】的結論來。

 

¶¶¶¶¶ Music John Mutter

好老師的標準怎麼訂?我不知道。但是這位音樂老師讓我不得不佩服的給他五個燈,從第一堂課起,他就希望我們將他的授課現場全都模擬成小學教室,他所示範的,全都可於日後派上用場:

文章標籤

Billy in Kelow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常想,凡是民國88年國小英資班那一期培訓出來的老師們,會不會跟我有同樣的想法?就是在正規師範院校出身的前輩同事面前、總覺得自己是雜牌軍呢?因當年教育部倉促招募,相關配套不足的情況下,每個週末在政大填鴨,根基很弱。因此,當BCCT(現在的TRB)要求我必需修足相當的師培學分,我倒是挺期待的,很想見識見識這裡的教師專業課程!

當時(2011年初),選擇師資培訓大學有個難處:競爭激烈、一位難求!我研究了半天,若留在大溫哥華地區,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卑詩大學)早已額滿,要到2013年初才有空位;另一家Simon Fraser University (SFU西門菲沙大學)所開設的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Program (PQP),其實就是專門為持有外國教師證書的國小教師們量身設計的一年速成課程。我查了一下,錄取率只有五成也就算了,申請的條件也實在太嚴苛:不但要準備個人教學檔案,還要有義工服務經驗,最致命的就是要現場寫一篇教育相關的小論文。我生平最討厭做沒把握的事,為了怕心血付諸東流,我直接臨陣脫逃,不選SFU了!

只是,不留在大溫哥華地區,就得往東拓荒去也~~ Kelowna,我們來了!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Okanagan Campus (UBCO) 是UBC Vancouver約10前才擴充的分部,近年來人數快速成長,但像我這樣只需選幾門課程的人不多,輕輕鬆鬆一申請就過關,害我偷笑了好久!(搖頭~ 嗐!一切都高興得太早了!)

UBCO Elementary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ETEP)全程是兩年68學分的課程,內容分為三大模組(module):concept studies (教學理念)、content studies (教材教法),以及context studies (教學現場)。聽起來很專業吧?我所沒料到的是,每個模組就像一串粽子,選課時就得整串拿去,不得單挑其中一顆吃!BCCT開給我的選課要求,只有數學、語文兩門課以及至少6週的實習。但因UBCO的選課規則玩法不同,我的數學得跟自然、音樂綁在一起;我的語文和美術、健體、社會同在一串;6週實習則變成8週的教學觀摩+10週實習,總計修了26學分,分散在2012春季、秋季和2013春季三個學期才修畢。

這一篇已寫得太冗長,要留待下回繼續吐苦水,我發現有個千年不變的現象是【混的老師、中外皆然】。另外,還有個亙古不變的真理是【同學永遠比老師重要】!在師培的這個歷程裡,怕學音樂、美術就像怕高空彈跳的我,竟然也學吹直笛、彈吉他;不但畫了油畫、做了卡片,還嘔心瀝血的完成一個三合院模型 (說到這,特別要感謝各位鄉親父老在Facebook上提供的好點子)。

文章標籤

Billy in Kelow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